【兒童成長】孩子爭玩具怎麼辦? 家長的5大注意事項
當孩子在一至兩歲進入身份認同成形期時,常常會表現出不合作、說不的行為,例如爭搶玩具或推別人。這是很正常的現象,因為此時孩子處於自我認同危機期,自我中心的心態會很強,驅使他去做這些「想要的就搶過來,不想要的就推開」的事情。
家長們如果處理不好孩子之間爭奪玩具的問題,可能會令兄弟姐妹間的關係惡化。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處理才能在解決紛爭的同時幫助孩子成長呢?
一、先安撫受委屈孩子
當孩子與其他孩子發生衝突時,父母可以先安慰受委屈的孩子,並用同理心對他說:「我剛剛看到你被別人推了……你覺得有點傷心是不是?」在安慰受委屈方面同時,也讓孩子意識到他冒犯了別人。
二、別急著要求孩子說「對不起」
在這個階段,如果其他孩子侵犯了孩子的安全範圍、干擾他做事或搶奪他的玩具,孩子很容易會因為本能而攻擊對方。當對方哭泣時,孩子也會同情對方,但有趣的是他並不認為自己錯了。
因為此時的孩子尚未社會化,缺乏足夠的經驗來理解這些事情。所以父母不必急於要求孩子向對方道歉。即使強迫孩子說「對不起」,他也不會學到什麼。
三、溫和語氣提醒,並確立原則
在用溫和的態度同理對待其他人之後,父母可以再次重申規範和原則,並用溫和的語氣提醒孩子:「我們不推別人哦」或者「這是別人的玩具哦,你有先問過別人再拿嗎?」並邀請孩子把玩具還給別人。
此時要注意語言簡潔有力,尤其不要質問孩子:「你為什麼要推別人呢?」「你為什麼搶別人的玩具呢?」這些話在這種情況下是多餘且沒有教育意義的,因為孩子在當下無法控制自己。
四、營造少衝突的環境
由於不必強制分享,所以分開存放玩具可以減少爭執的機會。此外,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的玩具也不同。首先每個人擁有的玩具不能太多,否則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認不出哪件玩具屬於誰。
其次,大人在整理儲物空間方面要花費大量功夫,保持玩具的新鮮度之餘又能提供足夠刺激。當孩子有信心自己擁有的玩具得到妥善儲存時,他對世界的安全感及自信心也隨之建立。
五、幼兒手足相爭需成人介入
三歲和一歲的孩子發生衝突時,父母應該介入,但不要立即解決問題。父母可以先觀察一下孩子們的互動,看看他們能否自行解決問題。如果孩子們無法解決問題,父母可以提供一些指導和建議,例如:「你可以先等一下,等哥哥玩完了再輪到你」或者「你可以問問妹妹是否願意跟你分享這個玩具」。
在幼兒手足相爭時,家長應該保持冷靜,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來化解紛爭。通過以上方法,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處理搶奪玩具的情境,並培養他們的社交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。
製圖/文字:Family Together